稳定混凝土强度的方法和途径!

2018-07-24

 

    混凝土强度稳定性一直是困扰商品混凝土企业质量控制的主要难题。如何稳定商品混凝土强度,实现设计要求,各企业因地域条件、技术条件、管理水平等因素上存在差异,其管理效果完全不同。下面就个人在混凝土强度控制上的一点粗浅认识,愿与大家共同分享。

 

1  混凝土强度波动的影响因素

 

(1)胶凝材料质量波动造成混凝土强度波动:

一是水泥质量波动。较大水泥生产企业在具备合理库存的条件下,水泥质量一般比较稳定,如果出现开窑、停窑,加之熟料和水泥库存低,工序质量出现波动,质量包容性将会下降,出厂水泥质量也会随之波动(一般影响富余强度,不会出现不合格),若混凝土其他原料质量或生产条件波动与之叠加,将会影响混凝土强度。二是粉煤灰质量,粉煤灰属于工业副产品,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意识远低于水泥,多数企业进场验收控制不严,当电厂使用煤源煤质变化、粉煤灰货源变化、装车点变化时,粉煤灰活性必然出现波动。且搅拌站进货时,很难做到先检测后验收,这些波动也必然会对混凝土强度产生影响。

 

(2)骨料质量波动造成混凝土强度波动:骨料质量波动

 

对混凝土强度波动的影响毋容置疑,尤其是细骨料,当含水量、含泥量、细度模数波动较大时,若调整不及时,易导致用水量增加、砂率偏离设计要求、骨料表面积增大、水泥相对量减少,从而影响混凝土强度。

 

(3)减水剂质量波动的影响。

减水率降低会使用水量增大造成混凝土强度减低。

 

2  稳定混凝土强度的途径和办法

(1)强度设计值或控制目标值要考虑出厂混凝土历史强度波动变异系数。

 

(2)制定材料质量标准,完善采购管理制度。要对各材料制定质量验收标准,建立健全质量控制管理制度。对于不符合材料标准的材料不予验收,若降级接收,要有不合格品使用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。对分供方的控制要建立考核、淘

汰机制。对不合格的分供方要定期淘汰。

 

(3)强化过程控制,力争实现方案。通过强化全过程管理,将材料定点采购、进场验收、堆放、使用控制、合理库存控制、运输、施工交底、施工监督等环节纳入控制管理程序。在生产过程中,一是要注重对最低库存量的控制,高库

存有利于材料均化,增加对不合格物料的包容性;二是要做好进场的堆放和使用管理,尽量避免单车物料水分、含石率变化影响混凝土实物配比。

 

(4)开展全员管理,堵塞管理漏洞。采购、生产、运输等环节的工作质量都与混凝土质量密切相关,所有有关人员都应该纳入质量管理范围,通过全员参与管理,使每一个岗位都参与质量管理,对质量负责,确保质量稳定。

 

(5)坚持事故处理坚持三不放过,力避重复事故。对出现的质量异常波动或质量事故要高度重视,在处理上,坚持“三不放过原则”,即异常波动或质量事故原因不查明不放过;责任人没受到教育不放过;没有预防和纠正措施不放过。力避“总被一块石头绊倒”。

 

(6)做好统计管理,优化配料方案。混凝土企业实验室主要工作任务简单说就是设计方案、实现方案、优化方案。设计方案按规范,实现方案靠管理,优化方案靠总结。对于实验数据,要做好统计管理工作,实验数据统计要按照不同

等级、性能指标要求、用途、部位进行标示、分类统计,这样对方案优化才有指导意义。

实验室人员配置要满足实际需求,人员不足,一些控制项目无法开展。